close

記者張雅筑、攝影剪輯戴華辰/蒙古報導

蒙古奶奶在義診的最後一天突然下跪,她說,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只好透過肢體來表達自己對台灣義診團的感謝,謝謝大家救治她的愛孫。(圖/記者戴華辰攝)

▲蒙古奶奶在義診的最後一天突然下跪,她說,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只好透過肢體來表達自己對台灣義診團的感謝,謝謝大家救治她的愛孫。嬰靈處理三司財庫(圖/記者戴華辰攝)

醫師在台灣是前三高薪的職業,且社會地位頗受尊重,但在蒙古卻非常低薪,即便有30年資歷的醫師,月薪也僅差不多台幣2.5萬。雖然收入不高,但仍有許多醫師堅守崗位,蒙古婦幼醫院顏面外科前主任Ayanga的顱顏中心團隊就是其中之一!睽違近4年,台灣義診團再度前往蒙古,一邊替患者手術一邊進行醫學交流,讓患者家屬感動不已,甚至還有一名奶奶當場下跪感謝,謝謝台灣無私大愛救治了她的愛孫。

除了幫助台灣先天顱顏缺陷病童,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自1998年開始國際援助的工作,包括到當地義診、挑選並培訓當地種子醫療人員等,希望讓這份愛與醫療技術幫助讓更多孩子重拾笑容、好好長大。對台灣人來說比較陌生的蒙古國,自2010年開始,基金會與長庚顱顏中心組成的「用愛彌補義診團」就會到當地免費替顱顏病童手術,同時教學當地的醫護人員。

清晨5時許,義診團隊分別從桃園、高雄機場出發,先飛到韓國再轉機到蒙古展開義診。(圖/記者張雅筑攝)

▲清晨5時許,義診團隊分別從桃園、高雄機場出發,先飛到韓國再轉機到蒙古展開義診。(圖/記者張雅筑攝)

隨著COVID-19疫情趨緩,世界各國開始恢復正常生活,義診團隊也在今(2023)年下半年開始恢復海外服務,而第一站就是蒙古國。睽違近4年,羅慧夫顱顏基金會3名成員加上桃園長庚整形外科羅綸洲醫師、高雄長庚整形外科賴瑞斌醫師、吳政君醫師、美國籍外科醫師Kyung Hoon Chung、日本籍外科醫師Takafumi Saito、麻醉科醫師羅巧芬、開刀房護理師張傲霜、陳淑屏、佘姿葦與麻醉護理師陳淑芬和杜菁芝,大家不畏路途遙遠,耗時了逾12小時抵達當地首都烏蘭巴托,短暫的休息一晚後,馬上在翌日早上開始看診和手術以及醫療交流。

上午看診下午馬上開刀,短短兩天半的時間就接力完成了20台手術,在旁紀錄、採訪的《三立新聞網》團隊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但醫護們臉上絲毫沒有倦容,甚至很開心一一完成任務、使命,甚至還有護理師告訴記者,「真的沒什麼啦,不要把我們講得多偉大,我們只是把在台灣做的事情移到蒙古而已,反而該謝謝他們給我們服務的機會。」

(上圖)一大早,蒙古國立婦幼醫院就排滿的要給台灣義診團看診的顱顏患者;(下圖)義診團隊一邊看診一邊與蒙古醫護討論患者狀況。(圖/記者戴華辰攝)

▼▲(上圖)一大早,蒙古國立婦幼醫院就排滿的要給台灣義診團看診的顱顏患者;(下圖)義診團隊一邊看診一邊與蒙古醫護討論患者狀況。(圖/記者戴華辰攝)

(上圖)一大早,蒙古國立婦幼醫院就排滿的要給台灣義診團看診的顱顏患者;(下圖)義診團隊一邊看診一邊與蒙古醫護討論患者狀況。(圖/記者戴華辰攝)

談及到蒙古義診,林口長庚整形外科羅綸洲醫師暨教授表示,因為顱顏患者的治療是長期的,所以每次來都會看到許多熟面孔,看著他們慢慢變好,「很多患者都是我10年前治療的,他們就一直會回來,因為有些顱顏的異常不是一次、兩次就可以治療好的。」今年手術的患者中,也有幾例非常有難度,其中兩名就是先天顱顏裂,羅綸洲說:「其中一個就是顱顏裂,我們這次把他的鼻翼從高的地方一路降到這正常的位置啊,相當的漂亮,另一個也是先天顱顏裂,也是整個臉都很不好的,我們也是治療了很多年,甚至有一次還到台灣來治療,因為他頭骨有一個缺損,那這一次我們也是把他的鼻子再處理好,把他臉型比較凹陷的地方,把他做得更飽滿一點,這兩台的確是最難的手術。」

先天顱顏裂病童桑賈,他可以說是跟著義診團長大的孩子,羅綸洲醫師表示,很感動看著這男孩越來越有自信。、下圖桑賈一路來跟著義診團接受相關重建治療。(圖/記者戴華辰攝、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授權提供)

▼▲先天顱顏裂病童桑賈,他可以說是跟著義診團長大的孩子,羅綸洲醫師表示,很感動看著這男孩越來越有自信。、下圖桑賈一路來跟著義診團接受相關重建治療。(圖/記者戴華辰攝、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授權提供)

先天顱顏裂病童桑賈,他可以說是跟著義診團長大的孩子,羅綸洲醫師表示,很感動看著這男孩越來越有自信。、下圖桑賈一路來跟著義診團接受相關重建治療。(圖/記者戴華辰攝、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授權提供)

羅綸洲醫師提到曾來台的「先天顱顏裂」病童就是桑賈(全名:Sanjaasuren Zorigtbaatar),1歲時他遇到來自台灣的義診團給予協助,替他修補了鼻子上的裂縫並配合追蹤治療與相關手術,到了2017年桑賈與母親跟著來台受訓的蒙古麻醉科種子醫師Chinzorig Zolzaya欽佐里格·佐爾扎亞一起來到台灣接受腦神經外科及鼻子重建手術,原本被判定不能從事運動的桑賈,就此可以和一般孩子一樣運動。現年14歲的桑賈,「用愛彌補義診團」看到他充滿自信的回診,都很替他感動、開心,羅綸洲醫師甚至當場興奮地說,這就是10幾年前的那個孩子,現在變得非常帥氣、太棒了,兩人笑開懷的合影,同時在這次完成了相關重建手術。

桑賈看到人時總會露出陽光笑容,他表示,自己很感謝台灣醫療團隊和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帶給他的影響,「因為你們的善良和熱情,還有這樣幫我做手術,讓我現在可以很帥氣的面對大家,我覺得很棒。」不僅如此,桑賈也透露自己未來想到國外念書,如果有機會,台灣會是他的第一選擇。桑賈的奶奶看著愛孫可以越來越好,在義診最後一天,她在眾人面前表達感謝道:「Ayanga醫師團隊、台灣醫師團隊堅持聯繫,(孫子)能接受治療,我現在高興得説不出話來了,真不知道怎麽感謝你們,只會在心中愛著你們,希望你們能保重,這樣才能把愛傳給蒙古的孩子們。」接著努力用華文說出兩字,「謝謝!」然後又突然的下跪,高舉個大愛心,桑賈的奶奶一邊哽咽一邊激動地說,因為語言不通不知道怎麼表達內心有多感謝,所以只好透過肢體來傳遞這分心意,謝謝大家的幫忙還有救了自己的愛孫。

看到愛孫變好的過程,桑賈奶奶不禁下跪表達感謝,她說,謝謝台灣和蒙古醫師合作,帶給蒙古孩子愛與希望。(圖/記者戴華辰攝)

▼▲看到愛孫變好的過程,桑賈奶奶不禁下跪表達感謝,她說,謝謝台灣和蒙古醫師合作,帶給蒙古孩子愛與希望。(圖/記者戴華辰攝)

看到愛孫變好的過程,桑賈奶奶不禁下跪表達感謝,她說,謝謝台灣和蒙古醫師合作,帶給蒙古孩子愛與希望。(圖/記者戴華辰攝)

義診團離開台灣前,逐一巡房確認孩子們的狀況並進行衛教,面對蒙古家屬、患者的感謝,大家都很謙虛,羅綸洲醫師表示,對他來說,最有意義的就是看到他們的微笑,「一個唇腭裂病人,他們從這樣很辛苦的成長,得到很多的社會霸凌壓力,我們怎麼樣把他的外觀重建起來,從此給他們更多的關懷,所以我常講說,手術是一個工具,可是對他們的更多關懷、輔導他們成為一個快樂的人,能夠嶄露微笑,其實才是我們最終的一個目標。」

睽違4年再見到來自台灣的義診團,蒙古奶奶在義診最後一天落淚外還用各種肢體表達感謝之意。(圖/記者戴華辰攝)

▼▲睽違4年再見到來自台灣的義診團,蒙古奶奶在義診最後一天落淚外還用各種肢體表達感謝之意。(圖/記者戴華辰攝)

睽違4年再見到來自台灣的義診團,蒙古奶奶在義診最後一天落淚外還用各種肢體表達感謝之意。(圖/記者戴華辰攝)

同樣參與用愛彌補義診團11次的賴瑞斌醫師,他說,其實每次對自己而言都是種學習,加上基金會的理念是,「不是只要去做、去幫他們抓魚,而是要教會他們怎麽樣抓魚」,因此讓他覺得非常有意義。或許這過程中有很多人會納悶,為什麼台灣人要這樣無私的幫助國外患者?其實就是在傳承已故羅慧夫醫師的精神!賴瑞斌醫師回憶自己的老師羅慧夫說,「其實我們可以倒回頭來想說,當初羅院長來台灣的時候,他跟台灣也沒有任何的淵源啊,所以他一直強調說,當台灣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敞開心胸去幫助別人,而不是想說我們只要把自己做好就好了。」

賴瑞斌醫師表示,參與義診以來,自己都覺得是在學習還有傳承羅慧夫醫師的精神,所以覺得很有意義。(圖/記者戴華辰攝)

▲賴瑞斌醫師表示,參與義診以來,自己都覺得是在學習還有傳承羅慧夫醫師的精神,所以覺得很有意義。(圖/記者戴華辰攝)

除了替當地顱顏病童手術,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把技術傳承給蒙古醫療團隊,讓他們得以自己幫助更多蒙古患者!自古以來有個歇後語「蒙古大夫」,用來譏稱醫術不精的醫事人員,但看到蒙古醫師千萬別這麼說,因為他們可是很努力的堅守崗位,且相較台灣的醫療環境或薪資待遇來說,更具挑戰和不容易。

羅綸洲醫師表示,就他的觀察和感受,這群蒙古婦幼醫院顱顏中心團隊非常的有學習能力和奉獻心,讓他很佩服,「雖然說收入不多,可是他們會持續的做下去,而且他們會跟我們這邊一直做一個很好的學習,比如說治療唇腭裂需要一個團隊,他們就跟著成立一個團隊。(訓練、教學)第一個階段是教他們學會手術,第二個階段是成立一個團隊,第三個階段是他們成為一個當地的一個治療的一個中心,可以訓練當地的人同時提供一個出外義診的一個獨立運作的一個團隊,在這點上他們進步的確讓我相當的感動。」

羅綸洲醫師(圖中)與蒙古婦幼醫院顏面外科前主任Ayanga醫師(圖右)討論手術。(圖/記者戴華辰攝)

▲羅綸洲醫師(圖中)與蒙古婦幼醫院顏面外科前主任Ayanga醫師(圖右)討論手術。(圖/記者戴華辰攝)

究竟蒙古醫師的收入到底有多少,實際一問真的會讓人震撼不已!以一般的菜鳥醫師或住院醫師來說,大概僅月薪200美金左右(約台幣6429元),而年資已有30多年的蒙古婦幼醫院顏面外科前主任Ayanga醫師,他的薪水約800美元(約台幣2.5萬),有時候會更少,大概就每個月在700到800美元左右。

薪資所得低,但蒙古現今物價其實與台灣差不多,為什麼Ayanga醫師仍堅持繼續服務呢?Ayanga醫師笑說,其實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太空人,但母親希望他當醫師,漸漸地自己就朝醫師這條路了,「但既然提到我收入問題,或怎麽沒有離開這個位置等問題,簡單的說,我覺得和小朋友們在一起是件快樂的事,另一方面,小朋友一出生就患有唇腭裂,不是他們錯,為他們的幸福(努力),而我應該把所有的能力給予他們,這就是我的想法。」

Ayanga醫師說,即便自己的醫師薪水不高,但可以為顱顏缺陷孩子的幸福努力,這件事讓他覺得應該堅持下去,因為一出生就患有唇腭裂不是他們的錯,「我該把自己的能力幫助在他們身上。」(圖/記者戴華辰攝)

▼▲Ayanga醫師說,即便自己的醫師薪水不高,但可以為顱顏缺陷孩子的幸福努力,這件事讓他覺得應該堅持下去,因為一出生就患有唇腭裂不是他們的錯,「我該把自己的能力幫助在他們身上。」(圖/記者戴華辰攝)

Ayanga醫師說,即便自己的醫師薪水不高,但可以為顱顏缺陷孩子的幸福努力,這件事讓他覺得應該堅持下去,因為一出生就患有唇腭裂不是他們的錯,「我該把自己的能力幫助在他們身上。」(圖/記者戴華辰攝)

Ayanga說,自己對於人成為顱顏中心、幫助唇腭裂患者的醫師感到非常榮幸,特別是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醫師當年到蒙古來義診時,看到那時年紀已經非常大的羅慧夫醫師依然對救治患者、服務充滿熱忱,甚至還高度評價他們的團隊,「一個世界級的人物,還是願意給予我們一些指導,還有能和善良的台灣人們合作,這是最令我高興的事。因此我由衷感謝善良的台灣人民這樣伸出援助之手,協助我們、跟我們合作,我一定要表達這感激之情。」

用愛彌補義診團自2009年開始與蒙古交流,基金會先是透過提供獎學金的方式贊助其醫療團隊前往台灣學習唇腭裂相關技術,同時與長庚醫療團隊合作培訓13名蒙古國種子醫師,包括5名外科、2名麻醉科、3名矯正牙科、1名語言治療師與2名護理師,還每年補助他們參加長庚論壇,與世界各國顱顏醫療人員交流學習。接著在2010年開始組成義診團隊到當地無償替病童手術,這11次的義診,已經免費幫助246名蒙古顱顏缺陷患者進行手術,就連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無法義診時,基金會也持續透過線上看診給予幫助,同時捐贈防護衣、面罩、醫療手套,希望盡一分心力幫助蒙古國醫療團隊,讓他們在疫情中仍能持續提供顱顏醫療照護。

手術過後,除了確認患者狀況,在返台前,基金會工作人員與醫護們還準備氣球、貼紙給顱顏孩童。(圖/記者戴華辰攝)

▼▲手術過後,除了確認患者狀況,在返台前,基金會工作人員與醫護們還準備氣球、貼紙給顱顏孩童。(圖/記者戴華辰攝)

手術過後,除了確認患者狀況,在返台前,基金會工作人員與醫護們還準備氣球、貼紙給顱顏孩童。(圖/記者戴華辰攝)

無私大愛不僅傳承了已故羅慧夫醫師的精神、在蒙古種下善的種子,更替台蒙外交、情誼加分不少。連駐蒙古國代表羅靜如都讚嘆不已,表示除了「感謝」兩字還是「感謝」,因為日前蒙古國家傳染病中心的院長特別向她表示,「非常感謝台灣,因為在疫情期間,蒙古曾經到過台灣受訓的醫生,在這個抗疫的作戰裡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羅靜如說,能聽到這句話讓她覺得非常光榮,所以她與團隊們絕對會繼續給予義診團持續的支持與幫助,並持續推動醫療外交相關的計畫。

義診時間雖緊迫短暫,但卻帶給蒙古當地顱顏患者、醫療團隊非常大的幫助,甚至在他們心中種下善和愛。(圖/記者戴華辰、張雅筑攝)

▼▲義診時間雖緊迫短暫,但卻帶給蒙古當地顱顏患者、醫療團隊非常大的幫助,甚至在他們心中種下善和愛。(圖/記者戴華辰、張雅筑攝)

義診時間雖緊迫短暫,但卻帶給蒙古當地顱顏患者、醫療團隊非常大的幫助,甚至在他們心中種下善和愛。(圖/記者戴華辰、張雅筑攝)

嬰靈處理三司財庫【罕見顱顏裂小百科】

唇腭裂雖然是先天性缺陷中最常見的一種,而除了唇腭裂以外的先天性顏面裂隙可稱為罕見性顏裂或罕見顱顏裂,因顏裂變化大多奇特,部分會與面裂一起出現的就是顱骨異常等,其命名分類最初依其裂開的部位給予病名,像是「口鼻裂」、「口眼裂」或「口鼻眼裂」等。直到後來法國整形外科及顱顏外科大師Tessier治療過許多病例後,將顏裂做數字分類。

嬰靈處理三司財庫✎了解更多&支持唇腭裂、顱顏缺陷患者:https://neti.cc/Xjqjzp5



以下文章來自: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5707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嬰靈處理三司財庫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zighqumge63 的頭像
    uzighqumge63

    嬰靈處理三司財庫官廟

    uzighqumge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